□ _ 吳遵民
1632年,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紐斯在其出版的《大教學論》中,提出了有關班級授課制的系統(tǒng)化理論,由此班級授課制(課堂教學)亦逐漸成為了學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就我國來看,1862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京師同文館,那是我國采納班級授課制這一教學組織形式的開端。此后,伴隨著新中國的建立、改革開放的興起,尤其是一系列教育改革活動的推進,我國的課堂教學也在不斷地改革與創(chuàng)新。
然而,眾多課堂教學改革的實踐,表面上轟轟烈烈、熱鬧無比,實際上卻仍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課堂的教學質量、效率乃至學生興趣與生命成長等一些關涉教育核心的問題。在應試教育與以成績?yōu)橹饕u價指標的升學率面前,學生依然陷入“讀死書、死讀書”的困境之中。因此,如何進一步推進課堂教學的改革,如何真正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以及讓學生真正體會課堂教學的魅力與樂趣,依然是一個有待探討與解決的重要課題。
持一種正確的教學立場
美國著名課程論專家艾斯納(E?W?Eisner)將學校的課程分為三類:顯性課程、隱性課程和空無課程。所謂顯性課程,指的是那些教學內容經過精心挑選并通過編排后向學生講授的課程;隱性課程,是指那些內容雖沒有經過特意選擇,但卻是通過特定活動或沒有設定結果而傳授給學生的課程,這種課程不是“教授”的,而是“獲得”的;空無課程,則指那些在學校核心內容中并沒有涉及但卻需要學習的內容。三類課程中,除了計劃內的課程之外,潛在的、無意識的“課程”也能影響學生,甚至教師的一些瞬間和短暫的行為都會將他們對教育的態(tài)度傳達給學生,并對學生產生影響。所謂道德并不是教師刻意“教”出來的,而是兒童對成年人的模仿,說的就是這一道理。因此,對教育是否持有一種正確的立場,能否以教師的模范行為和規(guī)范語言對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往往關系到課堂教學目標的有效實現。如果缺乏正確的教育觀念,教師在教的過程中就可能身心疲憊,把教學視為沉重負擔與急需擺脫的枷鎖。所以,沒有教育理念的教育就更如同于失去了靈魂的教育,最終只能淪為一種形式訓練的工具和手段。
在我國,傳統(tǒng)教學之所以難以改變,最大的阻力就在于眾多教師依然視傳授知識和技能訓練為課堂教學中的核心目標,以為只要按照教材和教師參考用書實現教學計劃,就算完成了任務。如果只看重教學計劃的完成、班級成績的提升,忽視學生的生命成長和全面發(fā)展,那么課堂教學改革就依然是“穿著新鞋走老路”,難以擺脫技能至上主義的巢穴。因此,若要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組織,教師首先就要徹底改變個人技術主義的教學觀念以及對教學的片面理解。
在進入課堂之前,教師應持有一種正確的教學立場,并將它貫穿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時刻提醒自己從教育本質的角度去思考和解決每一個教育問題,以確保教學活動始終堅持以學生發(fā)展為核心的原則。使學生成為課堂的真正核心,就要把課堂的關注點從考試成績轉向學生的生命成長。而所謂生命成長則是特指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與體魄的健全與健康發(fā)展。要實現這個轉換,還必須通過課堂教學的三個維度來推動,即知識技能的主動學習、情感立場與態(tài)度的轉換、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的塑造,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生發(fā)展的整體協調與統(tǒng)合。
深入了解每一個具有生命個性的學生
課堂是因為學生的存在而存在,課堂上的主體同樣是學生。因此,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就必須堅守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立場,以促進學生生命成長為宗旨,并由此出發(fā)思考所有教育問題?!疤煜聸]有兩片相同的樹葉,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指紋”,這一自然現象揭示了自然界的所有生命體都有著區(qū)別于其他生命體的特征,因此,要培養(yǎng)學生的知識觀、人生觀乃至世界觀,靠單一的說教并不一定能奏效,唯有深入了解每一個具有生命個性的學生,不用統(tǒng)一標準去強制要求所有的學生,是有效教學、成功教學追求的目標與真諦。
與此相反,教師的剛愎自用或錯誤分析不僅不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境,而且還容易做出與預期教學目的相悖的決策而阻礙學生的發(fā)展,所以,以點蓋面、以偏概全,或光憑假設來推斷學生的狀況都是萬萬不可取的。教師在走進課堂前要全面搜集每一個學生的信息,并且要一以貫之、不斷深入,貫穿教學的始終,從動態(tài)的視角去了解每個學生的發(fā)展,而不停留于靜止觀察。了解學生,要以心靈、品性與興趣作為切入點,不能以成績論英雄。在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逐漸形成自己的學生觀和教學立場。自始至終尊重學生、愛護學生、平等對待學生,對他們充滿成功的期待,提供他們需要的知識乃至人生指導,是一位好教師的最高思想境界。
教育是一項愛的事業(yè),相對知識傳授而言,愛的力量更強大、更重要,因此,在不斷了解學生的過程中,教師除了要熟知自己的學生,更應把對教育的愛、對學生的愛融入到教學活動中去。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這種愛,不應當是浮于表面的,而是發(fā)自內心深處的,并隨時體現在教學行為、班級管理及各項學校活動之中。具體來說,教師要充滿親和力、約束力和推進力,相對威嚴,以尊重、鼓勵和寬容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學生則更容易取得教育效果并得到學生的愛戴。對于學生的不良行為或學習的偏差,雖決不縱容,但也不妄加指責,動輒批評,而是給予積極分析與引導,尤其是做到寬嚴結合,在給予適當懲罰的同時,輔之以諄諄的教導。為了預防學生不當行為的發(fā)生,熟悉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行為規(guī)律,預判學生的行為與趨向,在關鍵的時候給予適切的指導,則是教師的職責之所在。讓課堂始終充滿學生成長的快樂與歡笑,才是一個有生命的課堂,一個真正充滿良性互動氛圍的課堂。
制訂嚴謹的教學計劃
為了保證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教師需要制訂嚴謹的教學計劃。傳統(tǒng)的教學計劃是以教材和學生的認知目標為中心,其計劃內容比較局限于教材的重點與難點,而缺乏對學生整體發(fā)展的綜合思考,尤其是目標往往過于抽象、籠統(tǒng),缺乏對目標實現的具體考量、對課程教學的整體規(guī)劃,以及對學生個體“量身定做”的針對性策略。而有效進行課堂教學,就要改變這種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制訂嚴謹的教學計劃。
制訂教學計劃,并不僅僅是針對一堂課,而是應當根據學生的發(fā)展特點以及教學目標,制訂教學的長期計劃、短期計劃和課堂教學計劃。長期計劃通常早于短期計劃,它為日常教學提供了一個大的框架,也是教學內容的長程設計。教師在安排長期計劃之際,要確保安排的教學時間與教學內容能夠反映教學目標和教學目標制定的優(yōu)先次序。對每節(jié)課和每一單元要有不同計劃,使課堂教學前后呼應、互相關聯。短期計劃往往圍繞一個獨立的教學單元或技能而展開,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的時間長度可以不等。教師對教材必須有全面的把握,特別是在縱向的維度需要知曉教材的前后聯系與內在關系,橫向的層面則能把握與相關學科之間的銜接與關聯,而唯有如此才能做到運籌帷幄、游刃有余。至于課堂教學計劃就是通常意義上的課前準備(備課),教師需要了解學生當前的狀態(tài),知道學生已經具備了什么,還欠缺什么,以及從哪方面去予以突破與提升,進而明確每次課的目標,以及對學生的課堂行為進行即時評價。應注意的是,制訂課堂教學計劃,教師需要嚴格遵循知識的邏輯順序和學生的學習心理規(guī)律,并使長期計劃、短期計劃與課堂教學計劃達到高度的協調統(tǒng)一。為此教師需要做到:所授知識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結合,與先前學習的知識經驗相結合,與現實世界的重要觀念相結合,同時貫徹“做中學”的理念,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行為聯系在一起。
特別需要提醒的是,學生在學習或掌握新知識之際,依賴的是自身知識結構的形成,而這種知識結構需要教師幫助提供建構邏輯思維的工具。在教學中切忌給學生傳授“碎片化”的知識,因為現代教育研究證明,任何“碎片化”的知識必須被理性梳理并建構起系統(tǒng)化的秩序,才能顯示知識的力量,否則不但不能夠給人帶來任何幫助,還會成為大腦沉重的負擔,而使人成為所謂的“書呆子”“記憶棒”。因此,任何人要想成為自己大腦的主人,就必須建構屬于自己的邏輯思維體系,并在這個可操作的體系里,形成一個邏輯自洽的框架。
有效組織課堂管理
一位優(yōu)秀的教師應具有組織能力管理好課堂,能讓孩子們熱愛課堂、期盼課堂,并在課堂上煥發(fā)出生命活力。誠然,課堂管理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它不僅包括對課堂空間、時間以及教學內容等資源的有形管理,而且還包括對課堂氛圍、學生注意力等資源的無形管理。對于教室空間的管理,教師應以教室為中心,讓學生能夠關注教師的每一言、每一行,集中精力聚焦眼前的教學活動。對于教學時間的管理,則應突出一條原則,即杜絕浪費時間。教師要注意處理好兩個不同教學環(huán)節(jié)之間的間隔,以保證學生始終具備高昂的學習熱情。教師需要充分準備所需要的教學資料,設計適合本人特點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方法,教師還應當盡可能通過各種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內容,營造活潑的課堂氣氛,讓學生沉浸其中、快樂其中、收獲其中。
總之,一個有效管理的課堂環(huán)境,應當是在保障課堂有效管理和良好氣氛的前提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fā)現學習的過程;促進學生開動腦筋而不是照本宣科,開展小組合作而不是單打獨斗,培養(yǎng)學生社會交往能力而不是放任其成為不合群的孤獨者等,也是重要的經驗與原則。
一言以蔽之,教師要充分確立教育是培養(yǎng)“人”而不是造就“才”的立場;教師要努力成為教育家似的老師而不是碌碌無為的“教書匠”;教師要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影響學生而不是滿足于知識的傳授;教師需要時時引導學生參加生動的社會實踐而不是僅僅指導學生“讀死書”;教師更要立志做一個“終身學習者”而不是一個井底之蛙。唯有堅持正確的教育立場,形成正確的教育理念,教師才能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成長與發(fā)展,從而真正做到有效組織課堂教學。
?。ū疚南底髡哂?012年3月9日在浙江大學教師發(fā)展中心第二次教學學術講座上的演講,編者有刪節(jié))
【吳遵民,吳遵民,華東師范大學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教育政策學入門》《實踐終身教育論》《現代中國終身教育論》等】
責任編輯/程 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