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娛樂至死”是尼爾·波茲曼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目前中國尚未處于如此荒誕的境地,但“泛娛樂化”的現象已經在不同程度顯現,表現為娛樂價值的世俗化、娛樂內容的批量化以及娛樂形式的圖像化。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關鍵時期,“泛娛樂化”現象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造成諸多影響。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新媒介作為“泛娛樂化”現象的技術支撐,成為“泛娛樂化”現象的推廣者和傳播者。立足現實,對青少年進行媒介素養(yǎng)教育,提升媒介信息批判素養(yǎng),培育媒介使用素養(yǎng),普及媒介認知素養(yǎng),是幫助其在“泛娛樂化”現象中具有理性認知和獨立精神的前提和基礎。
關鍵詞 泛娛樂化;道德發(fā)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青少年
作者簡介 王煒,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碩士研究生;林丹,東北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博士生導師、道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泛娛樂化”現象,一方面是指人們被低質娛樂密不通風地包裹著;另一方面強調理性娛樂隱退,異化娛樂將觸角伸向多個領域,最終導致了有其相應思想內涵和意義追求的物及事件的價值被侵犯的一種社會現象。時下社會中,一些畸形現象(狂刷小視頻的“低頭族”、惡搞杜甫畫像等)盛行,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泛娛樂化”日益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如果不對目前海量“泛娛樂化”現象加以警惕,那么“泛娛樂”的瘋狂時代終究將會來臨。中國目前正處于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時期,青少年作為最重要的群體,其道德發(fā)展對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胺簥蕵坊爆F象來勢洶洶,青少年明辨是非的能力尚未成熟,易成為“愚樂”的“奴隸”。因而,德育工作者應時刻保持育人的高度敏感性,深入把握“泛娛樂化”現象的特點,分析“泛娛樂化”現象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沖擊,積極尋求解決之道,從而引導青少年過一種健康的精神生活。
一、“泛娛樂化”:青少年道德發(fā)展不容忽視的時代特征
馬克思從異化勞動入手揭示了異化的本質,即人的物質生產與精神生產及其產品并不一定與他們和諧共處,為他們服務,而是可能會在服務他們的同時,變成一種異己的力量。娛樂作為現實的人的勞動產品,理應為自由活動和發(fā)展開辟廣闊天地,發(fā)揮愉悅身心、涵養(yǎng)品格、促人發(fā)展的正向價值。但“泛娛樂化”現象中的娛樂卻逐漸偏離正軌走向了反面,成為制約人自由全面發(fā)展的異己力量,具體表現為:娛樂不再具有厚重的“內芯”,只剩下價值空癟的“軀殼”;娛樂內容不再是用時間精力用心打造的瑰寶,而是由資本控制在經濟理性的驅動下快速化、程式化和標準化生產出來的工業(yè)產品;為了搶奪注意力經濟,更易刺激用戶視覺感官的形象化、直觀化的動態(tài)圖像成為娛樂呈現的主要形式,娛樂形式的圖像化因使人上癮,進一步加深“泛娛樂化”的影響。
(一)娛樂價值的世俗化
娛樂在其他領域的積極滲透能夠使受眾既感受到超越價值,又感受到世俗價值。歷史價值、教化價值、文化價值等屬于超越價值,代表著人的超越性需求和愿望;感官價值和娛樂價值等屬于世俗價值,代表著人的世俗性需求和愿望,二者缺一不可。然而,在“泛娛樂化”現象中,娛樂的世俗價值正慢慢掩蓋甚至侵犯超越價值。這種情況可以從當下很多現象中揭示出來,例如,本應描繪先輩們拋頭顱灑熱血的抗日劇卻頻現雷人情節(jié);本應呈現歷史人物真實形象的演員卻在偶像崇拜和商業(yè)流量的合謀下極力包裝顏值,虛化了歷史人物的本真形象。以上例子中娛樂性的登場和嚴肅性的退場表明了“泛娛樂化”現象中超越價值的退離和世俗價值的興起,進而構成的一種價值侵犯行為。
(二)娛樂內容的批量化
娛樂本應該在內容原真性、獨一無二性上展示自己的韻味。但是,為什么現在總是有刷不盡的小視頻?為什么刷了幾個小時之后感覺看到的卻是雷同內容?為什么電視劇里描述的愛情被稱為“工業(yè)糖精”?為什么歌曲有“經典老歌”和“口水歌”之分?這是因為各種“泛娛樂化”現象的始作俑者期待在娛樂文化市場的競爭角逐中快速獲利,所帶來的后果便是對本真娛樂“靈韻”特質的摧毀。20世紀以來,現代化帶來了社會生活的進一步加速,人們對效率與競爭的無限追求最終形成了今天重視速度甚至以速度為首的文化。速度所帶來的高效率、快收益思維滲透到了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因此,精神生產部門已變得與物質生產部門沒有什么區(qū)別,娛樂從內部去除了主體創(chuàng)作的工匠精神,而在外部建構了商品的快銷性。娛樂內容變成了與鞋子、零部件等物品一樣的商品,按照計劃與標準模式在機械工業(yè)的流水線上快速被生產出來,是對自身模式的不斷重復、復制和抄襲。而批量化和標準化導致的必然后果是同質化。
(三)娛樂形式的圖像化
娛樂形式本應該是多種多樣的。然而,現實情況是人們過分偏好動態(tài)圖像,凡是沒有經過動態(tài)圖像處理的現象與事情,在當代娛樂主流趨勢里都成了邊緣。需進一步考慮的是,為何相比聽音樂、欣賞畫作和讀書,大部分人偏偏對視頻刷屏娛樂愛不釋手?動態(tài)圖像為何在“泛娛樂化”現象中如此受到偏愛?第一,圖像因其抽象性和相似性能夠更輕易地表現出豐富的內容。比如,在呈現樹的時候,不必把樹的每個枝葉都畫上,只需簡單幾筆勾勒。因為在人們看到樹的時候,不會細致觀察樹上的每一個枝干和每一片葉子,而是選擇性地看樹,此時樹的整體輪廓就已經進入腦海并形成形象。因此,人們看圖像時不需要消耗太多的腦力。第二,動態(tài)圖像以其“短平快”的信息傳播模式瞄準人們的感官愉悅,利用不斷變化的精美圖像滿足了觀看者在心理上的愉悅感和依賴感。因此,觀看動態(tài)圖像可以在緊張的生活中起到“減壓閥”的作用。動態(tài)圖像憑借以上兩個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更易吸引用戶的注意力,而注意力經濟被稱為互聯網時代的主要財富。所以各方主體爭相利用動態(tài)圖像吸引用戶,“泛娛樂化”現象中的娛樂形式圖像化由此形成。
二、發(fā)展隱憂:“泛娛樂化”現象中青少年道德發(fā)展的主要問題
(一)“泛娛樂化”現象中的世俗價值動搖青少年的理想追求
“泛娛樂化”現象是一種勢頭迅猛、彌散性廣、滲透性強的社會現象。在這樣的社會現象中,青少年的道德發(fā)展也受到了某種程度的影響,慢慢遠離了理想狀態(tài)。在“泛娛樂化”現象的浪潮中,娛樂掌握著“話語權”,成為最高的評判標準,攜帶其“價值真空”的特點沖破自身界限,跨入“他者”領域,其直接結果便是世俗價值對超越價值的侵犯。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最顯著的影響,是致使青少年理想追求的功利化轉向,即青少年的個人理想追求和社會理想追求向物質社會和經濟世界嚴重傾斜的價值取向。
對青少年個人理想追求而言,往昔青少年所推崇的偶像是革命烈士、英雄模范、科學家、大國工匠等國家脊梁;而今,在“泛娛樂化”現象下,一夜成名的選秀明星和網紅逐漸成為部分青少年追捧的對象,對理想信念的追求逐漸轉向謀求名聲、金錢、享樂等。在“泛娛樂化”的影響下,腳踏實地、努力奮斗的個人理想信念逐漸被擱置在一旁。在當代中國,以國家繁榮、民族復興、人民幸福為核心的中國夢應該是所有中國人的共同理想。然而,“泛娛樂化”現象中對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等不負責任的懷疑、戲說和惡搞,導致部分青少年可能在主流意識形態(tài)問題上產生困惑。理想信念的動搖和滑坡是最危險的。更為嚴重的是,主流價值的瓦解在某種意義上破壞了價值教育的基礎,使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在部分青少年的理想追求中得到肯定。
(二)“泛娛樂化”現象中的“娛樂繭房”導致青少年的信息偏狹
在多方壓力下,青少年精神高度緊張和焦慮,簡單刺激的娛樂景觀為其提供舒緩壓力的烏托邦,成為青少年不斷點擊和瀏覽的內容。信息平臺以工具理性為指導,以捕捉個體娛樂偏好的個性化傳播作為行動邏輯,運用算法推薦技術將批量化生產的娛樂內容有針對性地分發(fā)給用戶,實現了從“人找娛樂”到“娛樂找人”的轉變。心理需求、批量化生產以及算法的合謀所帶來的“娛樂繭房”是一種社會風險源,它會讓青少年沉浸在娛樂中,造成娛樂壟斷,導致青少年的信息偏狹。
“娛樂繭房”導致的信息偏狹對青少年道德發(fā)展危害極大,表現在三個方面。第一,由于公眾不感興趣,主流的國家意識形態(tài)信息被算法自動“清洗”,被大數據自動“過濾”。隨著時間的推移,青少年將會越來越疏遠主流意識形態(tài)。第二,窄化了青少年獲取高質量信息的內容和方式。青少年每天接收的信息很多,但是“信息繭房”使其看到的都是根據自己意愿定制的娛樂內容,便逐漸失去了了解和探索自身興趣之外其他事物的機會,這樣不僅不利于擴大青少年的知識面,而且還會導致其信息結構失衡。長此以往,青少年的眼界將會越來越窄。第三,道德發(fā)展需要不同觀點立場的碰撞和交鋒,對與錯則是越辯越明,而“娛樂繭房”卻阻礙了觀點的自由流通。
(三)“泛娛樂化”現象中的視覺成癮蠶食青少年的理性思考
《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使用情況研究報告》顯示,未成年人經常在網上看視頻的比例為38. 7%,經常在網上看短視頻的比例為47. 6%.其中,小學生經常看短視頻的比例最低,為34%;初中、高中、中等職業(yè)教育學生經??炊桃曨l的比例均在60%以上。從短視頻的內容題材來看,搞笑類題材是未成年網民最愛看的內容,占66. 4%.因此,從動態(tài)圖像來理解“泛娛樂化”現象,很容易看到,“泛娛樂化”現象的發(fā)展實際上就是圖像文化迅速占領市場的過程。
青少年生活在一個以動態(tài)圖像為代表的視覺符號統治的時代,這會影響其理性思考?!胺簥蕵坊爆F象中的大部分視頻制作以商業(yè)牟利為目的,不可避免地就會在制作過程中以受眾喜愛的“感官沖擊”“直白”和“吸引眼球”為主要目的。然而,思考需要空間,更需要啟迪。直白的視頻圖像不存在再深入加工的可能,這種先天的設定使青少年不需要通過思考去補充腦海里的某個形象或未知信息,這是青少年思維提高的對立面,其思考的余韻被封殺,思考的能力被禁錮。青少年成為眾聲喧嘩的“娛樂王國”的單向受眾,在幻像中迷失,不自覺地陷入無意義的黑洞,理性思維以及辨別能力被消解,最終難逃片面化生存的境遇。
青少年的道德發(fā)展需要理性思考的自我建構。洛克表明,道德的原則需要演繹、推理和論證,以便發(fā)現道德的真理和確定性。[2]埃德蒙德·胡塞爾說:“理性是認識論的主題,是關于真正的價值學說的主題,是關于倫理行為學說的主題?!盵3]在以上有關理性思考與道德發(fā)展的關系論述中都蘊含一個邏輯,即道德之所以是真的,不僅因為它的道德主張是可以被接受的,而且還因為它受理性推理的邏輯原則支配,并使用邏輯證明的技術來建立道德規(guī)則之間的關系。因此,青少年道德發(fā)展不僅依靠對現有道德知識體系的學習和接受,更需要對道德問題的思考、辨別、批判和反思。而“泛娛樂化”現象卻造成了青少年認知的淺表化。
三、何以應對:“泛娛樂化”現象中青少年道德發(fā)展隱憂的破解路徑
媒介的力量與社會文化密切相關,媒介技術的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與人們的感受、思考、信仰和行動方式相互作用,影響了社會的形態(tài)和文明的發(fā)展。以手機、電腦為代表的新媒介作為“泛娛樂化”現象的技術支撐,高度肯定娛樂的價值,將娛樂內容傳播得淋漓盡致,成為“泛娛樂化”現象的推廣者和傳播者。為此,學校開展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幫助其在“泛娛樂化”現象中養(yǎng)成理性認知和獨立精神的前提和基礎,青少年媒介素養(yǎng)的提升有利于其道德發(fā)展。
(一)提升媒介信息批判素養(yǎng),抵制錯誤思想
“泛娛樂化”現象中,媒介在建構娛樂信息的同時隱性傳遞著某些價值觀,然后掩蓋這一制造過程,這即是“賦魅”。而信息批判素養(yǎng)就是要對娛樂信息所承載的錯誤價值進行“祛魅”。可見,信息批判素養(yǎng)與青少年價值取向密切相關。因此,提升青少年信息批判素養(yǎng),是開展媒介教育的首要任務,對青少年的道德發(fā)展和整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有效開展起到思想上的統領作用。
學校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將媒介批判素養(yǎng)滲透到信息技術課、語文、道德與法治等課程中。鑒于學校課程現已安排得相當擁擠,以及尚無成熟的媒介素養(yǎng)教材和專業(yè)的教師,在專門的媒介素養(yǎng)課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批判素養(yǎng)尚不現實。因此,應將媒介批判素養(yǎng)的內容滲透和融入相關課程。以八年級《道德與法治》上冊“合理利用網絡”一課為例,采用主題辯論的方式培養(yǎng)青少年的媒介信息批判能力,是一種極佳的方式。比如,以“個別青少年渴望成為網紅明星從而一夜暴富”為主題展開辯論。在這一過程中,青少年群體可以在思維碰撞中時刻保持清醒頭腦,發(fā)現“泛娛樂化”現象中“明星”這一符號的問題所在,并就問題展開探索,以相對客觀的視角看待這一符號,從而避免對其盲目崇拜。推廣而之,當面對“泛娛樂化”現象中的“魑魅魍魎”,通過課堂上的主題辯論可以引導青少年對“泛娛樂化”信息中裹挾的各種錯誤價值觀念進行較為全面的批判性思考。
(二)培育媒介使用素養(yǎng),擊破“娛樂繭房”
“娛樂繭房”歸根結底還是由人的認知、行為決定的。從媒介使用素養(yǎng)方面改變青少年的行為模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緩青少年在封閉的娛樂環(huán)境中的惡性循環(huán)。因此,不僅應培養(yǎng)青少年對所呈現信息的批判性素養(yǎng),還應培養(yǎng)其使用媒介的功能性素養(yǎng)。
學校應繁榮校園媒介文化,為學生提供校內實踐平臺,以加強青少年使用多元媒介的能力。與手機、電腦等自由個人終端相比,官方廣播和報刊扮演的是“公共論壇”的角色,通過向青少年提供完整、有層次、不主動需要的內容,使青少年更多地接觸到不同領域的內容,能夠以官方媒介之信息高質量且多元的優(yōu)勢破解“娛樂繭房”。一方面,學??梢园研让浇樽鳛槊浇樗仞B(yǎng)教育的試驗田,積極培育學生信息員、學生媒體隊伍,利用校報、校園廣播、電子屏幕、宣傳櫥窗等平臺發(fā)布高質量的內容,引領話題走向。另一方面,學校應鼓勵學生圍繞話題討論交流、發(fā)表感悟,努力讓校園媒體成為師生間發(fā)表思想、交流信息的紐帶和橋梁。通過以上兩方面的努力,可以讓學生在實踐中有機會接觸到多元媒介帶來的不同信息,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使用多元媒介的能力,從而逃脫“娛樂繭房”。
(三)普及媒介認知素養(yǎng),警惕上癮機制
青少年想要擺脫“泛娛樂化”現象中媒介刻意打造的視覺上癮機制,僅靠外部力量強制隔離是行不通的,還需訴諸能夠體現個體實存的自主因素。因此,應通過媒介素養(yǎng)教育普及媒介認識素養(yǎng),培養(yǎng)青少年正確的媒介認知以及更高階的媒介自主意識,使青少年能夠警惕“視覺鴉片”,奪回終端權利。如果說媒介信息批判素養(yǎng)和使用素養(yǎng)是一種必需,那么媒介認知素養(yǎng)則是一種有難度的必要。
第一,挖掘媒體從業(yè)人員的作用,幫助青少年形成對媒介的正確認知。一方面,學??梢越M織一系列講座,邀請主編、記者和編輯等直接講述媒介工作規(guī)則、信息生產過程和其他基本業(yè)務等。另一方面,學??梢栽诩倨诮M織青少年到科技公司、電視臺和報社等地參觀,直觀的現場資料有助于青少年完整客觀地評價媒介的本質、作用和負面影響,進一步認識到視覺上癮是在工具理性和經濟至上的影響下媒介傳播機制運作的結果。
第二,發(fā)揮家長的榜樣作用,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形成媒介自主意識。技術進步帶來的受眾范圍擴大,無疑體現了“積極自由”,而媒介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泛娛樂化”現象等社會問題出現時,衡量自主性的更深刻維度,恰恰是“消極自由”。也就是說,在一個人人都能使用互聯網的時代,最高水平的自主權應該表現為隨時可以利用各種媒介、跳入人群、感知世界,也隨時可以切斷一切、免于打擾、閉關社交。培養(yǎng)媒介自主意識,是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最難的核心任務。而重視家長榜樣的正面影響,是提升青少年媒介自主意識的最有效方法。面對“泛娛樂化”現象,家長作為青少年接觸時間最長的人,會潛移默化地影響青少年媒介自主意識的形成。因此,父母不應將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任全部推給學校,而應該以身作則,有節(jié)制地使用媒介,積極主動地創(chuàng)造嚴格、健康和安全的家庭環(huán)境,借助親子互動、家務勞動等有意義活動,減少青少年接觸“泛娛樂化”現象的機會。
參考文獻:
[1]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21年全國未成年人互聯網情況研究報告.[2023-02-12].https://news.youth.cn/gn/202211/t20221130_14165457.htm.
[2] John Locke. The Works of John Locke Volume 1[M].London: Routledge/Thommes Press, 1977: 33.
[3]張慶熊.歐洲科學危機和超驗現象學[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5:79.